Linux文件系统层次结构
一、Linux系统 文件系统层次结构
1、/(根目录)
Linux文件系统的起点,包含整个文件系统的根目录。
2、/bin(binaries)
存放系统的核心命令和可执行文件,如ls、cp、cat等。
3、/boot
包含启动Linux系统所需的文件,如内核文件和引导加载程序。
4、/dev(devices)
包含设备文件,用于访问计算机硬件设备,如键盘、鼠标等。
5、/etc(etcetera)
存放系统的配置文件,如网络设置、用户账户等。
6、/home
用户的主目录,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对应的子目录。
7、/lib(libraries)
存放系统的共享库文件,这些库文件被程序共享使用。
8、/media
用于自动挂载可移动介质,如CD-ROM、USB设备等。
9、/mnt(mount)
用于临时挂载文件系统和其他临时存储设备。
10、/opt(optional)
用于存 放第三方软件包和可选应用。
11、/proc(process)
是一种虚拟文件系统,提供了有关系统和进程的实时信息。
12、/root
超级用户(root)的主目录。
13、/sbin(system binaries)
存放系统管理员的系统命令。
14、/srv(service)
存放特定服务(如FTP服务器)所需的数据文件。
15、/tmp(temporary)
用于存放临时文件,系统重启后会自动清除。
16、/usr(Unix System Resources)
存放系统用户和应用程序的非核心文件。
- /usr/bin: 存放用户级可执行文件。
- /usr/include: 存放头文件,用于编译和开发。
- /usr/lib: 存放非系统核心库文件。
- /usr/share: 存放共享数据,如应用程序的资源文件。
- /usr/local: 用于存放本地安装的软件和用户自定义的程序。
17、/var(variable)
存放系统和程序运行时产生的变化数据文件。
- /var/log: 存放日志文件。
- /var/spool: 存放应用程序的数据队列和缓存文件。
- /var/www: 存放Web服务器的文件。
这些目录按照功能和用途来组织文件和目录,使系统维护和管理更加方便和规范。这个文件系统层次结构是Linux系统的标准化实现,在不同的Linux发行版中基本保持一致。
二、Linux系统 文件系统层次结构表格
目录 | 说明 |
---|---|
/ | 根目录 |
/bin | 存放核心命令和可执行文件 |
/boot | 启动文件和引导加载程序 |
/dev | 设备文件 |
/etc | 配置文件 |
/home | 用户主目录 |
/lib | 共享库文件 |
/media | 可移动介质自动挂载点 |
/mnt | 临时挂载点 |
/opt | 第三方软件包和可选应用 |
/proc | 虚拟文件系统,包含系统和进程信息 |
/root | 超级用户根目录 |
/sbin | 系统管理员命令 |
/srv | 存放特定服务的数据文件 |
/tmp | 临时文件 |
/usr | 用户和应用程序的非核心文件 |
/usr/bin | 用户级可执行文件 |
/usr/include | 头文件 |
/usr/lib | 非系统核心库文件 |
/usr/share | 共享数据,如应用程序资源文件 |
/usr/local | 本地安装的软件和用户自定义程序 |
/var | 系统和程序运行时的变化数据 |
/var/log | 日志文件 |
/var/spool | 应用程序数据队列和缓存文件 |
/var/www | Web服务器文件 |
原文链接:https://blog.csdn.net/weixin_44205779/article/details/103679630